4000-276-446

新闻资讯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新能源汽车电池一般是什么故障?

新能源汽车电池可能出现多种故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 容量衰减相关故障

单体电池容量不足: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部的活性物质可能会逐渐减少、电极材料结构发生变化或因长期的充放电导致部分电极材料失去活性等,使得电池能够存储的电量下降,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比如使用多年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明显感觉到续航里程不如新车时的状态。

单体电池内阻偏大:电池内部的电解质、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等因素可能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内阻增大会使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降低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不仅影响续航,还可能引发其他安全问题。同时,较大的内阻会导致电池在放电时电压下降较快,影响车辆的动力性能。

2. 电池一致性问题

单体电池 SOC 不均衡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是指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与电池总容量的比值。由于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差异以及使用过程中环境、充放电条件的不同,各单体电池的 SOC 会逐渐出现差异。比如在充电时,部分电池已经充满,但其他电池可能还未充满;在放电时,某些电池电量下降较快,而其他电池电量还较为充足。这种不一致性会影响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4。

3. 电池管理系统故障

通信故障:电池管理系统需要与车辆的其他控制系统进行通信,以实现对电池的监控和管理。如果通信线路出现故障、通信模块损坏或通信协议不匹配等,会导致电池管理系统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影响对电池状态的准确判断和控制4。

电压、电流、温度测量故障: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来测量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如果传感器故障、测量电路故障或传感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问题,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可能引发过充、过放、过热等问题4。

继电器故障:继电器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用于控制电池的充放电回路。如果继电器触点粘连、断开失效或驱动电路故障,会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充电或放电,甚至可能引发电池过充、短路等危险情况。

4. 充电相关故障

充不进电:可能是由于充电接口损坏、充电器故障、电池内部的保险丝断了、充电线路断路或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例如,充电接口经常插拔可能会导致接口松动或磨损,影响充电连接;充电器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会导致无法输出正常的充电电压和电流。

充电速度慢:除了车辆本身支持的充电功率限制外,充电速度慢可能是因为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充电设备功率不足、电池管理系统对充电电流进行了限制等。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为了防止电池过热,电池管理系统会降低充电电流,导致充电速度变慢。

5. 过热故障

内部过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内阻增大、短路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池发热。例如,电池内部的短路会使电流急剧增大,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大电流充电或放电时,如果电池的散热系统不良,也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当电池温度过高时,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甚至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电池起火、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

外部过热:外部环境温度过高、车辆散热系统故障或电池包的隔热措施不良等,会导致电池外部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如果车辆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电池温度会迅速升高。

6. 线路或连接件故障

连接螺栓松动: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电池间的连接螺栓可能会出现松动。螺栓松动会导致电池间接触电阻增大,使电池组内部能量损耗增加,造成汽车动力不足和续驶里程短。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产生高温,引发电弧,熔化电池电极和连接片,甚至造成电池着火等危险。

连接片折断: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单体电池之间可能出现相对跳动,容易造成两电池间的连接片折断,影响电池组的正常工作。

电气连接虚接:电池箱与电动汽车的电气连接部位,如电插接器等,在经历长时间振动后容易出现虚接现象,导致接触不良、易烧蚀等故障,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83蓄电池的检测需要用到什么设备?

蓄电池的检测通常需要用到以下设备:

 

一、万用表

 

1.电压测量

万用表可以准确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通过测量静态电压,可以初步判断蓄电池的电量状态。例如,对于一个 12V 的铅酸蓄电池,正常的静态电压一般在 12.6V 左右。如果测量值明显低于这个值,说明蓄电池可能处于亏电状态。

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使用万用表监测电压变化,可以判断充电是否正常以及电池的性能。例如,在充电时,电压应逐渐上升;放电时,电压会逐渐下降。如果电压变化异常,可能意味着蓄电池存在问题。

2.电流测量

配合合适的电流探头,万用表可以测量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这对于确定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和放电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在对一个汽车蓄电池进行检测时,可以测量启动电流,以判断蓄电池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力启动发动机。一般来说,汽车启动电流应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电流过小,可能表明蓄电池性能下降。

通过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流,可以评估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例如,连接不同功率的电器设备,观察电流变化,判断蓄电池能否满足设备的电力需求。

 

二、电池容量测试仪

 

1.容量测试

电池容量测试仪能够对蓄电池进行精确的容量测试。它通过对蓄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测量放电时间和电压变化,从而计算出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例如,对于一个标称容量为 100Ah 的铅酸蓄电池,使用容量测试仪以一定的放电电流进行放电,直到蓄电池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根据放电时间和放电电流可以准确计算出实际容量。

容量测试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蓄电池的衰减情况,判断蓄电池是否需要更换。如果实际容量明显低于标称容量,说明蓄电池性能已经下降,可能无法满足设备的使用需求。

2.内阻测量

一些高级的电池容量测试仪还可以测量蓄电池的内阻。内阻是反映蓄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内阻增大通常意味着蓄电池内部存在问题,如极板腐蚀、活性物质脱落等。例如,一个新的铅酸蓄电池内阻一般较小,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内阻会逐渐增大。当内阻超过一定值时,蓄电池的性能会明显下降,可能需要进行维护或更换。

 

三、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1.内阻测量

专门用于测量蓄电池内阻的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蓄电池的内阻大小。通过测量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蓄电池内阻,可以建立内阻与蓄电池性能的关系模型。例如,对于铅酸蓄电池,内阻在几毫欧到几十毫欧之间,当内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表明蓄电池存在老化、硫化等问题。

内阻测试仪通常采用交流阻抗法或直流放电法等测量原理,能够在不影响蓄电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例如,在对通信基站的蓄电池组进行检测时,可以使用内阻测试仪逐个测量单体蓄电池的内阻,及时发现性能下降的电池,进行维护或更换,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

2.数据分析

一些内阻测试仪还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报表和曲线,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蓄电池的性能变化趋势。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内阻测量数据,可以判断蓄电池的老化速度;分析同一组蓄电池中各个单体电池的内阻差异,评估电池组的一致性。

 

四、温度传感器

 

1.温度测量

在蓄电池检测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蓄电池的表面温度或内部温度。蓄电池的工作温度对其性能和寿命有很大影响。例如,铅酸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水、极板腐蚀加剧,导致性能下降;低温环境下,蓄电池的放电能力会降低。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蓄电池的温度,可以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温度传感器可以与其他检测设备配合使用,如在进行容量测试或内阻测量时,同时监测温度变化,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蓄电池的性能。例如,在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检测时,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电池包内部,实时监测电池温度,确保电池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2.过热保护

一些温度传感器还具有过热报警功能。当蓄电池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温度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用户采取措施,防止蓄电池因过热而损坏。例如,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蓄电池温度过高,可以自动停止充电,避免发生热失控等安全事故。

 

五、充电机

 

1.充电功能

在蓄电池检测过程中,充电机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以便进行容量测试、活化处理等操作。例如,对于一个深度放电的蓄电池,可以使用充电机进行充电,然后再进行容量测试,以确定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性能。

不同类型的蓄电池需要不同的充电参数,充电机应具备可调节的充电电流、电压等参数,以满足各种蓄电池的充电需求。例如,对于锂离子蓄电池,需要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式,充电机应能够准确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确保充电安全和效率。

2.故障诊断

一些智能充电机还具有故障诊断功能,可以检测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过充、过放、短路等。例如,当充电机检测到蓄电池电压异常升高或电流过大时,会自动停止充电,并发出故障警报,提示用户检查蓄电池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充电机的故障诊断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蓄电池的潜在问题,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可以为蓄电池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