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76-446

新闻资讯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恒压充电法和恒流充电法的区别是什么?

1. 充电电流的变化情况

恒流充电法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保持恒定不变。例如,对于一个设定为 1A 恒流充电的电源给蓄电池充电,从充电开始到结束,充电电流始终稳定在 1A。这是通过充电设备内部的恒流控制电路来实现的,该电路会根据蓄电池的电压变化自动调整输出电压,以保证充电电流的稳定。

恒压充电法

充电过程中,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保持恒定。以一个 12V 蓄电池采用 13.8V 恒压充电为例,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始终维持在 13.8V。而充电电流会随着蓄电池充电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在充电初期,蓄电池电压较低,此时充电电流较大;随着充电的进行,蓄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会逐渐减小。

2. 充电速度和时间

恒流充电法

充电速度相对稳定。因为充电电流不变,根据电荷量计算公式(为电荷量,为电流,为时间),如果要给一个容量为 10Ah 的蓄电池以 1A 的恒流充电,理论上需要 10 小时可以充满。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电池存在极化等现象,充电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恒压充电法

充电初期,由于电池电压与充电电压差值较大,充电电流较大,充电速度较快。但随着电池电压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充电速度也会变慢。例如,给一个亏电严重的 12V 蓄电池采用恒压充电,刚开始充电电流可能达到好几安培,随着电池电压接近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可能会下降到零点几安培,整个充电过程时间较长,而且充电后期速度明显变慢。

3. 对蓄电池的影响

恒流充电法

如果充电电流设置不当,容易导致蓄电池过充。因为在充电后期,当蓄电池接近充满时,仍然以较大的恒定电流充电,可能会使电池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电池失水、极板损坏等情况。不过,如果能够合理控制充电电流,例如采用阶段式恒流充电(先以较大电流充电,然后切换到较小电流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危害。

恒压充电法

由于充电后期电流会自动减小,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出现过充现象。但是,在充电初期,如果蓄电池亏电严重,过大的初始充电电流可能会对电池极板造成冲击,导致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等问题。而且恒压充电法在充电末期,由于充电电流很小,可能会出现电池充电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化的蓄电池,其自放电率较高,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4. 适用场景

恒流充电法

适合于对充电时间和充电量有较为精确控制的情况。例如,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化成充电(初次充电),通常采用恒流充电,这样可以使极板的活性物质充分激活,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充电量,保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另外,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时,也经常采用恒流充电法。

恒压充电法

广泛应用于对蓄电池进行日常维护充电。例如,汽车上的发电机对蓄电池充电,一般采用恒压充电方式,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基本保持恒定,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能够为蓄电池提供适当的充电,以补充蓄电池在启动和使用电器设备过程中消耗的电量。同时,在一些简单的充电设备中,恒压充电法由于其电路简单,成本较低,也得到了广泛应用。